【问道东师】在不断学习与反思中成长
2012年8月2日-8日,我有幸参加了暑期东北师范大学举办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程的培训,为期6天的培训,给我感触颇多。
此次培训内容实际上是全国高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大赛的前奏,涉及到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整合,东师理想信息技术研究院的刘茂森教授提到了这一整合是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领域中的核心,如何整合以及整合教学的优化又是这个核心中的关键。信息技术背景下的教学是教育自身发展的必然结果。海南是新课改的领头羊,我参加工作的时候海南已经完成一届新课改的教学。作为海南省的重点中学,我们有较为先进的教学设备,所以从一开始上讲台的时候就开始使用多媒体课件。对于计算机的使用,我始终认为它是一种辅助的教学手段。在教学中,我们以学生的认知活动为本,但不是所有的内容都可以通过文字呈现、语言讲授的方式实现学生的认知,学生的认知过程有时会存在一定的困难。多媒体的整合可以克服学生认知困难,它可以形象化的处理教材内容,表达教学内容。当然,多媒体仅是信息技术其中一个方面的应用,还可以通过网络、电子图书馆、网络学习等方式实现沟通,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优化教学活动,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同时也促进了教学活动的改革与发展。“整合教学”如何整合、如何优化,具体的内容我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我始终相信,学无止境,教育在不断地改革和发展,作为一线教师,我们的成长需要实践,更需要不断地学习!
在这次培训中,关于教师专业化成长这个内容也让我印象深刻。教师的成长离不开学习和反思。长春市养正高级中学的张劲松校长以他亲身的体会和我们分享了他的专业化教师成长之路,“做你所爱的,爱你所做的”,这样一种态度正是我们青年教师在成长过程中所需要的。虽然当今社会教师这种职业的压力很大,职业倦怠也不可避免,但是我们仍然需要这样一种态度,态度决定一切。教师的成长需要学习,学习专业知识,提高专业能力,总结教学经验。我认为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知识的引导者,首先要真正的吃透教材,以课程标准作为核心,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另外教师还要善于读书,在教和读的过程中不断地反思,在反思中成长,我们的教学应该是有效地教学,教学相长,学生在教师的发展中成长,教师在学生的成长中发展。对比曾经作为学生的我们,新时代的学生更具自主性、创新力。作为班主任,科任老师,在与学生接触的这六年中,学生给我的启发很多。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有更智慧的头脑,他们需要教师对他们的关注,哪怕是批评,因为有时批评反而是一种激励。我想作为教师的我们,是否更应该去思考如何与学生更好的沟通,师生的相互信任,相互沟通是更好地开展有效教学的基础。
在我六年的成长经历中,我最大的收获来自于我的学生和科组优秀教师的指导,其实我一直觉得我的压力来自于学生,当我最初走上讲台的时候,看到台下一双双求知的眼睛,那一刻我觉得自己不努力都不行。第一届高三,面对学生的信任,我努力的去做我所能做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在不断地成长,积累了经验。第一次上公开课,紧张到睡不着觉,太缺乏自信,科组优秀教师给了我很大的帮助,使我能够从容地走上讲台去尽情的展示。对于年轻教师来说,每一次公开课都是一次机遇,成长进步的机遇。通过一节公开课的准备、实施、课后交流和总结,教师的收获可能会比上一个学期的常规课还要大,我们应该抓住这种机会,正所谓“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这次培训中邬志辉教授还给我们讲授了智慧型教师的实践品性,他提到了范梅南的一句话—“教育关系在本质上是一种召唤关系”,在教育实施的过程中,的确存在这样一种关系,学生对教师的召唤,教师对学生召唤的回应。智慧型教师需要针对不同的教育情境有所行动,眼神、微笑、倾听、处理……教育本身不正是在具体的情境中与孩子相处吗?作为教师,我们需要敏锐的感受到学生对我们的召唤,我们需要对学生有深切的关注和全身心的投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和学生真正融合在一起,说出有智慧的话,做出智慧的行动,而对于学生来说,这种智慧的实践将给自己内心留下深深的感动,可能会成为学生一生中都难以忘怀的经历。另外,教育实践还需要反思,还需要教师的团队交流。
6天的时间虽短,但是却给我留下了思考……,感谢东北师范大学给我们年轻教师这样一个学习的机会,借用林森教授的“祝福”——祝愿每一个老师每天都能够美好的生活、幸福的生活、真实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