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成都考察】任重道远 勇往直前

编辑 :欧青易来源 :初中部政教处  发布时间 :2011年06月22日

      2011年5月25日至5月29日,我作为初中部班主任的一员以及其他同事在王如琨副校长的带领下,专程前往成都三所各具特色的学校考察学习。第一所是“城乡教育一体化”的窗口学校——成都市武侯实验中学(初级中学);第二所是2002年由公办学校改制而成的民办公助股份制外语实验学校——成都外国语学校(完全中学);第三所是国内著名、国际知名的百年名校,是著名高校在西南地区的重要生源基地——成都七中(完全中学)。在此,我把我在考察过程的所见所闻所感记录下来与大家共同分享。    

      真诚武侯

      因为经常阅读李镇西校长的博客,所以对武侯实验中学的印象比较深刻,李镇西校长的音容笑貌早已深深印在我的脑海中,对武侯实验中学老师的点滴也略有所闻。经过一条不太宽敞的水泥路,两旁都是一些几层楼的民宅,我们在26日上午9点左右到达了成都武侯实验中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雄伟壮观的教学楼,我当时不禁心头一惊,普通中学的校园也这么漂亮。武侯实验中学文化的核心以显性的方式镌刻在教学楼的两边。左边的一幅是李镇西校长多年来对每一届学生都要说的一句话:——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右边的一幅是新教育2006年年会上提出的新教育实验核心价值——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由新教育实验的创始人、苏州市原副市长、苏州大学教育哲学博士生导师、民进中央专职副主席朱永新先生亲笔题写。我们还看到了教学楼前的两块“地标”,一块是“读好书”,一块是“做好人”。

        前来接待我们的是闫青松副校长,办完简单的手续,我们一行19人进入参观。右边人行道的情景又一下子把我镇住了,李校长独具匠心,校门口的一块大石头上刻着两排醒目的大字:实验大师思想,践行平民教育。为什么是平民教育,武侯实验中学地处城郊结合部,是2003年由两所学校合并而成的新建学校。从生源构成来说,85%左右的学生是农民、失地农民和进城务工农业劳动者子女,所以,学校的教育对象,主要是平民子女。前面的林荫小道上也已充分利用起来,道路上左边的同学们的中文书法,右边是英文书法。当我们走过去的时候总是小心翼翼,生怕踩脏了同学们漂亮的字。

        考察团一行在闫校长的解说下,来到“陶园”,园中的雕塑告诉人们“四颗糖的故事”;然后是“苏园”,园中的苏翁好像在耐心地给一个孩子生活道理;“新园”,我走进一看,刻有两个大字的石头下面还有一行小字——“用心的教育,用爱的教育,是新教育,也是真教育。”一句话倒出了新教育的真谛——只要是滋养心灵的教育,都是“新教育”。 接着我们参观了武侯实验中学的多功能体育馆,我特别注意到刚跨入体育馆的走道两边都是老师和同学们的照片以及亲切的宣言。

      参观完多功能体育馆,接着我们到达了我一直想大开眼界的“开放书吧”。“开放书吧”在一楼长长的连廊下,六七根柱子围起来,上面是书柜,下面是简易的凳子,可以方便学生随时翻阅;另一类开放书吧在每一楼层的楼梯拐角处,门口挂着一块牌子“行知书屋”,里面有开放的书架,有藤桌和藤椅,非常僻静,另外我还注意到一句爱默生的名言:“不必告诉我你曾经读过什么书,我可以从你的言谈中察知。不必告诉我你同什么人交往,我可以从你的举止中看出。”多好的话啊。闫校长讲起了学校在书吧管理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我们的老师听了赞赏不已,认为这种形式对学生来说是很好的一种教育熏陶。

        穿过“开放书吧”,在闫校长的的指引下,我们来到了会议厅。 闫校长给我们做了将近一个小时的学校情况报告。成都武侯实验中学武侯实验中学就是一所乡村中学,然而却是一流的教育投入,一流的师资队伍。 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区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学校完善了以“一廊”、“两庭”、“三屋”、“四园”“五楼”为载体,以“书香浓郁、大师精神、现代气息、人文关怀”为特色的校园文化。目前,学校已成为四川省形象最美、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初级中学之一。

      学校现有教职工173人,在校学生3054名,其中外地农民工子弟达1168人,占学生总数的38.3%。农民、失地农民、农民工子女约占全校学生总数的85%。学校结合实际情况,确定了以“实验大师思想,践行平民教育”为办学理念,以落实“三件事”、“五个一”工程为工作核心。学校致力于做好“提升教师、关爱学生、影响家长”三件事:努力实施“五个一”工程来提升教师、专心用“五个是否”关爱孩子,全心以“五个渠道”来影响家长。抓住“公平”“优质”的教育契机,大力探索“以新教育的形式践行平民教育”的办学模式,落实规范化,提高执行力,增强凝聚力,促进学生全面、高素质发展。

      在李镇西校长的引领下,武侯实验中学教师、学生与家长一起感受到了“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所带来的成功感,自我专业发展成为教师的日常自觉行为,教师业务能力突飞猛进,学校的办学水平蒸蒸日上,“新教育”已成为武侯实验人共同的“平民教育”梦想,“新德育”、“新课堂”之花在这里悄然绽放,“自主管理、自我教育”为特色的德育建设,“有趣、高效”的理想课堂建设正深入开展,“让人们因为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的人文精神已深入到每一个“武侯实验人”的内心。

      在德育方面,学校实行“两育一体”的德育管理模式:以“养成教育”为核心,高度重视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教育,提高学生的行为规范意识;以“自我教育”为手段,开展小组建设,通过“兵教兵”、“兵管兵”等方式,最终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以学生为主体,在以人为本理念的指引下,高度关注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学生的文明水平,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

      在校园文化方面,学校高度关注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文化的育人功能,以“以人为本”作为核心,学校着力构建整洁、高雅、和谐、完美的校园环境,科学、简单、人文、操作的制度体系,关注人性美的弘扬,并将“幸福”、“尊重”、“和谐”作为对“以人人本”思想的诠释,让学校散发出人性美的光辉。

      听完闫校长详细的介绍我觉得的最有特色的是武侯实验中学的升旗仪式:打破常规,诵读经典。也就是升旗仪式不再是简单的点评和总结,而是由三个班的语文老师提前一个星期编排好诵读的经典篇目,在每周一的升旗仪式由老师引领学生大声诵读。提高了学生诵读经典的兴趣,渲染经典氛围。闫校长还把学校一些不太如人意的的事情和我们做了交流,看出了武侯实验学校不仅把自己光彩亮丽的一面展现给我们,还把一些炙手可热的问题拿出来和我们共同探讨,我想这正是武侯实验中学的真诚之处。

      听完闫校长的介绍,我们接着看大课间,学生的队列非常整齐,教导主任及时对当天的队列情况进行总结,然后解散时一个班一个班有序地把队伍带离场地。为什么大课间是队列,听闫校长说是如果前天的课间操做不好,第二天停操进行队列训练,所以我们就看到了队列训练的一幕。

      接着我们自由参观武侯实验中学的教室,每一间教室都是向参观者敞开的。学校有学校的特色文化建设,我发现每一间教室也有他们的班级文化建设。每间教室的外面墙壁上都贴有班级墙报,教室里面更是精心布置,花草点缀,一尘不染,窗明几净,各类励志的名人名言。大多教室的课桌都是围桌式,这样更便于同学们互相交流学习。其中最令我感动的是每间教室外面,都悬挂着老师和学生创造的人生格言和作者的大幅照片,励志的、劝学的、求真的、惜时的,每面墙壁,都是一个谆谆的告诫或深情的嘱咐。一个小小细节做到了尊重、民主,到达了“我的地盘,我做主”的境界。每走过一间教室,我们总是轻手轻脚,总怕惊动了正在教室里上课的同学们,因为我们不想因为我们的到来给每一位同学带了分神和干扰,但说实在的我们看到同学们认真的样子,又忍不住想更靠近一点,看的更清楚些。如果让同学们在那一瞬间分了神,我们真觉得很抱歉。

        武侯实验中学的每一面墙壁的照片,一行字,每一个角落花草树木还是路边的一块石头,都看出了李校长对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视。武侯实验中学春有花团锦簇,夏有浓荫蔽人,秋有紫藤花香,冬有绿草如茵,是一所花园式的学校,学生随时随地都能受到环境的感染和熏陶,学校做到了“处处皆文化,时时有教育”的境地。沐浴着武侯实验中学的阳光,我切身体会到了着暖暖的阳光了浸透一股文化的芬芳,让我久久不能忘怀。

        卓越成外

        成都外国语学校创办于1989年,是经四川省教育厅批准,由成都市教育局管理的四川省第一所具有外语特色的高完中,是教育部认定的首批具有保送生资格的外国语学校(全国首批共13所,现在共16所,四川唯成外一所。按教育部规定,学校每年保送推荐指标可达120人),是四川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省级实验样本校(省级样本实验校中唯一的民办学校)。
        成外英才辈出,群星璀璨,北大、清华、牛津、剑桥、哈佛、耶鲁、普林斯顿等国内国际名牌大学都有成外学子的身影,培养出了8名省市文理科状元和“哈佛女孩”刘亦婷、“府南河形象大使”钟秋、以全额奖学金考入哈佛、剑桥、牛津等世界著名大学的陈琬芯、肖祎、左鼎立、刘莹、何成静等精英学子。
      因办学业绩出众,社会效益显著等,成外被社会、媒体、学生、家长誉为“中国西部民办教育的旗舰”、“中国西部民办教育的航母”、“培育盛世英才的摇篮,通向五洲四海的桥梁”等,享誉巴蜀、蜚声全国。成外高2011级在保送领域里突飞猛进,一举突破100大关,本届高三已多达119位优秀学子被包括清华、北大、人大、外交学院、浙江大学、上海财大、上海交大等重点大学以保送的方式录取。这是其他学校可望而不可即的。

      26日下午三点多我们达到了成都外语学校,前来接应我们的是王校长。接着我们进行了两校的交流活动和校园参观。在此过程中我感会有最深的两点:一、成外非常注重学生劳动能力的培养,校园卫生全部由同学们担当,每天由一个班的学生停课值班,负责校园道路的清扫和石椅石凳的擦洗等。二、成外非常注重学生寝室文化的培养,每间寝室都各有特色,整洁、美观、高雅、温馨、纤尘不染。正逢成外五月举行了首届寝室文化节系列活动,活动中有《我爱我家》征文大赛,我们认真观看了布告栏同学们的征文,惊叹不已。寝室文化节系列活动,它构建了健康、和谐、文明、奋发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增强了同室同寝的凝聚力,发扬团结协作精神,体现了“展现超常才艺,体验成长之美”艺术节的活动主题。更让我们看到了成外孩子们在一个温暖幸福的大家庭中快乐茁壮地成长。
  

      典雅七中

      27上午九点左右我们来到七中的高新校区,高新校区在城郊,周边是一些正在兴建的小区,听学校的老师介绍周边已有很多土地分给了政府部门,这里将是一个新兴的行政区,由此也可看出了七中在成都的重要位置。走上高高的楼梯,我们参加了座谈活动。前来接待我们的是教育处副主任伍新春、教务处副主任蔡泽勇、教育督导张锦以初一、高一年级组长。

      教育处副伍主任给我们做了简短的介绍。 成都七中是一所国内著名、国际知名的百年名校,是著名高校在西南地区的重要生源基地。成都七中高新校区采用全寄宿制管理,其简约古朴的建筑风格、现代化的设施设备、优雅幽静的校园环境是莘莘学子学习成长的神圣殿堂。全面发展,特长明显是学校特色校建设的基本指导思想。学校有校团委、学生会、学生社团联合会、学生科协等四大学生组织;有二报(《成都七中报》《成都七中心理报》)、三刊(《朝花》《未来梦》、英语《new bable》)、两台(学生电视台、学生广播电台),有二十多个学生社团,三十多门选修课和活动课,为学生成才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和丰富多样的选择空间。学校每年有400余学生在各类竞赛中获市以上等级奖。

      百年的积淀,形成了“启迪有方、治学严谨、爱生育人”的办学传统和着眼整体发展,立足个体成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的“三体”教育思想。新时代的七中人继承传统,锐意创新,进一步提出“三体”教育思想的核心是“以人为本,重在发展”;人文追求是:主体更加积极,集体更为和谐,个体显现特长。提出实践“三体”教育思想的重点是实施“两课一育”(即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改革、德育实效性研究)。成都七中的“三体”教育模式,可以概括为三句话:着眼整体发展,立足个体成才,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教育处副伍主任给我们做了详细的介绍,我听了深受感动,被学校的德育精神所熏染。在交流过程中,以下几点是我想和大家分享的:一、三天的入学教育。第一天,先学学校的规章制度,然后进行讨论。第二天,讨论制定班规。第三天,学习“八大礼仪”。让学生在入学前三天对今后的言行举止都有了一个明确的目标,养成良好习惯,适应今后的学习生活。二、不同时期由政教部门安排不同的德育教育——通过主题班会完成。三、晚自习的管理。家长委员会通过讨论收费制定晚自习的管理,所有的老师都得参加学校晚自习的管理,每节课50元。每天晚自习6:40——9:50,每天晚上三节课。他们认为晚自习是家长管理孩子的时间,但因为成都七中是一所寄宿学校,就由老师额外代理家长来管理孩子的晚自习,晚自习并不是学校的行为。

        走过三所学校,都各具特色。武侯实验中学雄伟壮观,秀木林荫,雕像林立,书吧闲适;成都外语学校古朴阴凉,开放豁达,卓越激昂;成都七中,小桥流水,木亭长廊,古色古香,暗红雕砖,是我的最爱。一所好学校就是一本大书,她要让她的学生懂得人生的哲理、领悟人生的真谛,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信心,不断进取、不断开拓,受益终生。

      考察归来,卸下行装,打开思绪,品思点滴,才发现我们需要学习借鉴的实在太多太多。作为处身新时代新教育时期的教师,我只觉得任重而道远。因为工作的原因,我从没有机会参观外面的学校,这次停课外出参观考察是我工作九年来的第一次,也让我切身体会到了什么是“井底之蛙”“闭关锁校,夜郎自大”的感觉。海中也是全国的名校,但我真觉得自己学校无论是校园环境建设、文化建设、学生习惯养成等方面还是和别人有很大的差距。古人说:“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我想我只是一名小小的班主任,我的力量微不足道,我没有办法改变天下,也没有能力左右学校,但我想我总能通过自己的智慧让我的学生感受到生活的幸福,未来的美好,文化的温暖……做好一个班级,或许就是对“独善其身”最好的诠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