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有为无为之境,思小智大智之辩
——高二(19)班文化建设系列活动《庄子》阅读分享会
“鹏之徙与南冥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这句令人耳熟能详的励志鸡汤常被用作歌颂与鼓励一种壮志凌云的豪迈与不畏艰险的勇毅。这句话便出自于先秦百家之一的《庄子》。作为道家学派的开山始祖,庄子的无为无用思想并未被大一统专制集权的王朝所采纳。然而,深究蕴含在庄子背后的朴素辩证思想与待人接物之道无疑对于每一个个体的经世致用具有良好的借鉴意义。高二19班于本周四与周五举行了一场“唇枪舌战”的《庄子内七篇》阅读分享交流会,看十六七岁的风华少年如何别出机杼地解读庄子的智慧。
两位语文课代表关爽爽,许滢程担任本次分享会的主持人。她们镇定而从容地为听众们介绍了庄子的生平与《庄子》的主题思想,言简意赅地道出了《庄子》的核心思想——无为。整个庄子内篇共有七个篇目,包括逍遥游,齐物论与养生主等经典篇目。不知道每个小组精心准备了哪些内容呢?拭目以待啊。
简国薇和宋子涵的二人搭档为分享会揭开了序幕,而他们选择的是《庄子》中最为人熟知的《逍遥游》。她们通过紧凑有序的论证逐层分析,层层推进,在一事一论,叙议结合的论证框架下阐释了人生的至高境界——忍受孤独。宋荣子与列子的品质为人们广为传颂,大概也是能够保持内心清净自然与褒贬平衡的一种表现吧。所谓人生最高境界,即为“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也。
第二个小组的论证与叙述显得更加富有逻辑,莫末和刘炜婷从《逍遥游》中提炼出了三个简洁有力的论证——小大之辩的齐物,超越一切是逍遥以及境界决定视野。看来《逍遥游》中展翅翱翔的鲲鹏形象的确是很深入人心啊。不过,她们也结合了马克思的唯物辩证法对《逍遥游》提出了批判。所谓的"神人无己"实质上却是一种带有自私狭隘性的孤傲,而这绝非如今社会参与广泛的现实所需。非常犀利的观点啊!
王婧同学结合了哲学“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的观点,阐述了何为庄子所提倡的自然之“道”,同时提出庄子在肯定客观规律性的同时忽视人们的主观能动性,乌托邦式的思想让人消极适应自然,还难以为主流社会所认可。但是在超越现实的理想世界里,顺其自然,万物合一,即使不能实现,这至少是其精神支柱,也给人民指明一条自我解脱的道路。
这一小组独辟蹊径地选择了《养生主》这一篇进行论述。所谓养生主,字面意思可以理解为养生的要领和方法,其主旨同样是借助庖丁解牛等一众故事承载无为与顺其自然的精神内核。在他们条分缕析的解说中,《养生主》首先开宗明义地道出了“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的观点,认为以“无涯随有涯”只会在无尽的追索中迷失生命的方向。学习最重要的是享受这一过程。其次,"庖丁解牛"这一妇孺皆知的故事则精辟地总结了“以无厚入有间”的“新发于硎”,告诫人们无为实际上是一种“慎为”;而“独脚之夫”的寓言更多地强调了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传达出“无为”的第二层内涵“乐为”。最后,老子“吊三号而出”的故事则首尾圆和地再次申明了庄周的理念——无为处世。
王晓欣小组和征笑江小组的组员们都论述了庄子之于“忘形”与“忘情”的体验与感悟。所谓“忘形”就是物我俱化,死生同一,“忘情”即是不存在宠辱、贵贱、好恶、是非。申徒嘉、叔山无趾等人虽品德高尚,却因长相畸形而常被轻视,由此庄子告诉我们,只有放弃心中的偏见,才能达到高尚的境界。曾符坤同学由此联想到《巴黎圣母院》当中丑陋的卡西莫多,善良而勇敢,正义而无私。
刘梦阳同学从提炼出了一个相对主义的概念。在庄子的世界观中,大小高矮胖瘦等是可以相互转化的,然而,这种相互转化却不涉及事物本质的变化却显得毫无意义,故而容易陷入钻牛角尖的探究困境。赵浩汝同学也从庄子中点出了被审视事物的目光我所包围的理性与冰冷,倡导一种相互包容的心态与处世姿态。李雪菁同学则以庄周梦蝶的故事,道出了逍遥与喧嚣之境的转化。庄周梦蝶与西方哲学先驱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有异曲同工之妙,融会贯通,妙味皆在不言中。
谢智愚同学的阅读分享极富感染力,带领我们深入了解了庄子在《人间世》当中关于“无己”、“无用”、“无为”的看法,分别从颜回对孔子、叶公子高对孔子以及颜阖对蘧伯玉的三个讨教,以严密的逻辑联系重点剖析了对于“处事之难,不可不慎”、“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正女身形莫若就心莫若和”的理解,得出“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的结论。在对庄子的评价中,谢智愚同学认为其思想中真正的大智慧蕴藏在独辟蹊径的叙事角度与对人情世故洞若观火的把握,同时,他轻灵的叙事口吻也为《庄子》增添了无与伦比的文学价值。他以《道德经》中的千古名句“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作结,再一次展现了他的思想锋芒,对《庄子》的见解实为独到而深刻。
最后一个小组压轴登场了。肖惠予和张彤语同学别出心裁地演绎了一段《德充符》中惠施与庄周关于人生与自然的精彩对辩。可爱的惠施常常无辜躺枪被庄周当作自己思想智慧的反面教材载体,然而正如马克思主义中关于矛盾双方相反相成的论述一般,正是两个人的激烈对辩成就了独一无二的道家精髓。
活动的最后,董新老师给大家做了画龙点睛的升华。“共读一本书”项目在十九班的开展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交流与展示的平台,更重要的是深化了课堂内容的教学并引发同学们进行深入的探究和理解。董老师还赞赏到:“大家能够结合自身的实践特点感悟庄子的智慧,是一种充分的自主学习和学以致用。”更为精彩的是,很多同学还能很完好地契合政治上所学习的哲学知识,展现出了文科生的独特魅力与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