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感动海中人物”候选人:化学组 吴海燕老师
化学田地里辛勤的耕耘者
——“2011感动海中人物”候选人:化学组 吴海燕老师
吴海燕老师,女,特级教师,海南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1986年7月毕业于中山大学化学系,从事化学教育事业二十六年,饱满的工作热忱,扎实的专业基础,不懈的事业追求,使她在人民教师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一、突出的贡献,业务的楷模
从教多年,丰富的教学阅历内化形成了她灵活变通的教学机智,严谨治学的教学实践成就了她诙谐独特的课堂教学风格,并由此得到省内教育专家、同行们的一致好评。桃李满天下之际她的工作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肯定,2004年被海南省人民政府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不仅如此,她还是海南省中学化学科的学科带头人,海南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心组成员。为了指导全省的课改工作,她多次与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的有关领导、同志到琼海、儋州等地进行评课、多次应邀到文昌、五指山市等地讲学,参加者网上研讨、指导教学工作。琼海、澄迈、海口等地中学化学教师曾多次慕名前来请教,听课。海南师范大学化学系的许多学生主动邀请她为他们的毕业实习、应聘试教给予指导,海南师范大学化学系聘请她担任其客座教师,在海南师范大学基础教育部为省内贫困地区中学教师进行培训时,聘请她为他们的毕业汇报课进行指导、点评。
作为一名老教师,她非常乐意接受学校以老带新的工作安排,带徒弟,同时本校的一些年轻教师主动拜她为师,天天跟班听课学习。为了更好有效帮助年轻教师的成长,她亦会在繁忙工作之余抽出时间去听她们的课,悉心指出其教学之不足。对于本校的年轻教师参加全国、全省、校级调教活动,她都热心给予指点。在陈程老师参加全省高中化学教学优质课评比中,她帮助陈老师备课直至夜里12点,陈老师最终在调教中取得一等奖的好成绩。在海南实验中学辜白羽老师参加全省初中化学教学优质课评比中,辜老师曾经先后三次前来请教,她都热心给予指点,并在晚上去听辜白羽老师的课,辜老师在调教中取得一等奖第一名的优秀成绩。还有郑焕利老师、韩艳红老师、郭倩老师┅┅,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
二、辛勤的耕耘,丰硕的成果
吴海燕老师多年执教高中理科实验班,长期担任高中奥林匹克化学竞赛的辅导任务。根据学校的安排,她负责所在年级的竞赛辅导,从高一至高三,在此期间,由于竞赛内容的要求,必须全面地、系统地完成大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结构化学的辅导工作,并辅以相应的习题训练和实验培训,在担任常规教学任务之外,还有如此高强度的竞赛辅导压力,其工作的艰辛是可想而知的,有时甚至达到一天上8节课、8个教案内容的程度,嗓子嘶哑了含着润喉片继续讲,过度的劳累为此她患上了胃病,吃不下饭,整晚整晚胃痛睡不着觉,虚弱站不住上课,但她没有请过一次假,忍痛坚持坐着上课,并始终以饱满的工作热情面对学生,多少个夜晚伏案工作到2点,颈椎疾病至今还在折磨着她。作为一名竞赛教练,吴老师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更要关心他们的心理和身体健康,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事无巨细地关心他们。尤其在竞赛前夕,选手的心理波动很大,吴老师对他们进行必要的心理辅导。
辛勤的耕耘获得了丰硕的成果,近几年来,在她辅导的学生中,省级初赛获得一等奖有12人、二等奖有21人、三等奖有17人,其中经过初赛选拔,代表海南省参加全国决赛的有8人,在决赛中获得金牌3枚、银牌4枚、铜牌1枚。2001年,张杰同学取得全国参赛选手第19名的优异成绩,成为海中乃至海南省首次进入国家集训队的队员,这是一次零的突破,历史永远记住了这一刻,这一年,参加决赛的张杰同学获得金牌,保送清华大学,获得银牌的郭琳同学保送北京大学。2003年她所教的高二年级学生胡江海与高三学生一起参加全国高中奥林匹克竞赛初赛时,获得全省第二名的骄人成绩,并代表海南省参加决赛取得银牌一枚。2004年又再创辉煌,胡江海、万里玲、陈林聪、欧怡典、石福昊五位高三学生在全省初赛中取得前五名的优异成绩,并代表海南省参加全国决赛,其中,陈林聪、欧怡典二位同学获得金牌2枚,万里玲、胡江海二位同学获得银牌2枚,石福昊获得铜牌1 枚 。陈林聪、欧怡典保送清华大学、万里玲、石福昊保送北京大学、胡江海保送复旦大学。值得一提的是,在全国高中奥林匹克化学竞赛冬令营中,参加决赛的5名选手均出自于同一位教练,这在全国绝无仅有。由于竞赛成绩优异,近几年来,她获得了中国化学会11次表彰,此外,她还与其他教师一起辅导的学生中,有8人次获得全国一等奖,9人次获得全国二等奖,4人次获得全国三等奖。
吴老师从事高中化学教育十八年,长期担任高三毕业班的化学教学工作,肩负本年级化学科备课组长的重任,负责本年级化学科教学工作。在一般情况下,一位教师只担任两个教学班的教学工作,但更多的时候她是担任三个教学班的教学任务,对于学校的工作安排,任劳任怨,尽职尽责。尤其是自2004年教育部率先在海南、宁夏、山东等省实行高中新课程改革,她有幸担任首届课改实施的高一年级化学课的教学工作,同时也担任该年级的化学备课组长,一切都在发生着根本性的变化,从教育的理念乃至教学的方法,对于每一位教师都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如何使自己的教学工作与教学理念相吻合,如何才能使自己真正起到一个教学带头人的作用,吴老师只有认真钻研业务,广泛涉猎大量的教学资源信息,带领全组的教师,共同研讨,把握教学质量,使学校的课改真正做到不是流于形式而是让学生确有收益。刚开始,面临许多实际难题,由于是首届课改年级,在上课伊始,教学辅助资料匮乏,于是她带领全组教师编写教学辅助资料,以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燃眉之急,由她主编的两册《新课程高考分科模拟试题》已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关于模块教学的终结性评价,没有现成的方案可以照搬,且也不符合学校的教学实际,为此,吴老师又集思广义,与全组教师一道完成了具有海南中学特色的模块教学终结性评价方案,得到了学校的认可,并一直沿用至今。
众所周知,课程改革中最大的亮点之一就是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性学习的开展,那么,如何开展具有海南中学特色的化学校本课程,只有在最大限度利用海中的化学资源的前提下,去开展校本课程的开发,于是吴老师与全组教师一起确定了化学竞赛为主、实验兴趣为辅的校本课程开展。高中课程改革至今已进入第六个年头,她担任了两届课改后高三毕业班的教学工作,且任高三年级化学备课组长,在2007届和2008届高考中,海中化学科取得了优异成绩,在她自已所教班中有化学科的单科状元。吴老师的教学效果显著,无论单科测评、期中(末)考试,还是高考,所教班的化学科的平均分、优秀率、良好率在本年级均名列前茅。在2000年及2004年的高考中,省理科状元、第二名均出自她本人所教班级,全省理科总分前十名中分别有八名和六名在她所教的班。至今为止,吴老师所教的学生高考成绩达800分以上的有20余人,700—790分有200余人,其中就读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的有50人之多。
三、恪守师德,关爱学生
在吴海燕老师的教书生涯中,精湛的专业水平固然是学生信服的原因之一,但其恪守师德的言行举止更是学生们认可、敬爱的关键所在。她本着对生命的尊重而关爱着自己的学生,学生们都说:“是吴老师的为人让我们喜爱上化学,是吴老师的精辟的授课让我们学好化学。”是的,吴老师是学生们的良师益友,她喜爱自己的学生,这在每一堂上,和孩子们相处的每一分、每一秒钟里,孩子们都能强烈感受到。她不仅关注孩子们的学业,更关心孩子们的心理和身体健康。她与孩子们贴心,孩子们也愿意把自己的成长快乐与她分离、把自己的成长困惑向她倾诉。她时常会收到学生们发来的短信,打来的电话寻问,又或要求与她谈话,为此,无论多忙,她亦会详细为孩子们解答、开导他们。一次非常偶然的机会,由于本年级陈喆老师有事,她去代高一(3)班的3节课,随后的一个日子里,她接到一个陌生女孩的短信,内容是这个女孩有情感烦恼,尽管吴老师只上她3节课,但她感到吴老师是一个可信赖的老师,她希望能够和老师谈谈,为此吴老师利用晚修后的时间与她促膝长谈,引导帮助她走出感情的低谷,后来的日子里还不断关心着她,鼓励她振作起来。一次化学测验之后,她感到学生们的学习情绪比较低落,为此,她与所教3个班的大约180个学生每人都进行了一次面对面的交谈,帮助他们找出学习上的症结所在,该如何调整自己的学习。2001年,在她进行化学竞赛辅导期间,她发现陈林聪这个孩子家境困难、且身体状况不太好,但他有学习化学的天赋,为了更好地帮助这个孩子,她每个学期资助他400元,高中三年期间每个学期都如此,她的行为感动了学生,激励着学生,最终这个学生在竞赛中取得了一枚金牌,并保送清华大学,吴老师得到了学生们的衷心爱戴,在学校组织的评教打分中,满意率达100%,居全校之首。
四、积极参与,成绩斐然
在教学科研方面,吴老师深谙现代教育需要的是学者型教师,近些年来,尽管担负着繁重的常规教学和竞赛辅导工作,她仍然密切关注教育改革的最新动态,阅读了大量现代教育书籍,撰写了有关教育教学论文二十余篇,其中:《中学化学课堂教学的质量评价标准改革刍议》一文获中国教育学会化学教学专业委员会第十次学术年会论文评比一等奖;《化学教学学生创新思维的特点和培养策略》一文获全国化学教育专业委员会第九次年会评比二等奖、中南六省化学教学论文评比一等奖、海南省化学论文评比一等奖(第一名),并于2002年10月发表在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化学教学中创新教育研究》一书中。其中获国家级、省级论文评比一等奖12篇,3篇获得省级论文评比一等奖第一名,在国家级、省级刊物上发表论文5篇,在参加调教活动中,4次获得国家级、省级、校级一等奖、二等奖。2009年被海南中学评为高中新课程改革先进个人,多次被评为教育厅先进个人、海南中学优秀教师。
五、勇挑重担,超越自我。
如今,已近天命之年的吴老师,再一次欣然接受学校的工作安排,担任高一(3)班的班主任,那是她对工作的热爱、对事业执着追求的使然。她对学生说:“知恩图报始为人之根本,学校培养了我,我应该为学校做奉献。”面对繁重的班主任工作,她无怨无悔,坚持每天早上6:10分起床带学生晨跑,晚上11:30分检查学生宿舍。面对班主任这项全新的工作,吴老师不辞劳苦认真去做好班主任的各项工作,并不断探索班主任工作的管理经验。
附:
一、所获得的荣誉称号
1、2004年被海南省政府授予“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
2、2009年被评为海南中学高中新课改先进个人。
3、2002年以结业成绩第一名被评为海南省中学化学骨干教师省级培训班的优秀学员。
4、2002年被评为校内优秀班主任。十次获得“许振发奖学金”。
5、2000年被评为省教育厅先进个人。
6、1998年、1999年被评为校内优秀教师。
二、全国高中奥林匹克化学竞赛辅导方面
(一)学生获奖情况:
1、1999年,二等奖1人。
2、2000年一等奖5人、二等奖3人、三等奖8人。
3、2001年金牌获得者1人(名列第19名,是首次进入国家集训队的海南省中学生)、银牌获得者1人。
4、2002年一等奖1人(高二学生)、二等奖4人(高二学生)、三等奖1人(高二学生)。
5、2003年银牌获得者1人(高二学生)
一等奖6人(全省一等奖获得者为7人,前六名均为本人辅导的学生)、二等奖13人、三等奖8人。
6、2004年金牌获得者2人,银牌获得者2人,铜牌获得者1人。
此外,本人与其他老师一起辅导的学生中,有8人获全国决赛一等奖,9人获全国二等奖,4人获全国三等奖。
(二)教师获奖情况
1、1995年被海南省化学工学会、海南省中学化学竞赛委员会评委奥林匹克化学竞赛优秀辅导员。
2、2000年—2004年先后10次受到中国化学会的表彰。
三、调教及公开课方面
1、1997年,在海南中学第三届课堂教学“百花奖”评选中荣获二等奖。
2、1998年,在海南中学第一届说课比赛中荣获一等奖。
3、1999年,海南中学对全省公开课
5、1999年,在海南中学第四届课堂教学“百花奖”评选中荣获一等奖第一名。
6、1999年,在海南中学理科教学展示课比赛中荣获二等奖。
7、2002—2009年,先后共达50余次在全省各地上示范课,指导教学。
四、教研方面
1、1998年,《浅谈演示实验教学》一文荣获98年全省中学化学教学论文评比一等奖,并于2000年5月发表在《海南教育》刊物上。
2、2000年,《化学教学学生创新思维的特点和培养策略》一文荣获全国化学教学专业文员会第九次学术年会评比二等奖、中南六省化学教学论文评比一等奖、海南省化学教学论文评比一等奖(第一名),并于2002年10月发表在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化学教学中创新教育的研究》一书中。
3、2000年,《创新——说课发展的必然趋势》一文荣获海南省中小学说课论文评比一等奖,并于2001年1月发表在由南方出版社出版的《说课研究与实践》一书中。
4、2000年,《理化与社会》荣获海南中学综合实践活动优秀课题奖(与符致荣、何隆华合作)。
5、2002年,《化学教学中学生主体活动的探究》一文荣获中南区化学教育科研论文评选一等奖,海南中学论文评比一等奖。
6、2002年,《“3+X”化学科复习备考策略》荣获本年度海南省中学化学教学论文评比二等奖。
7、2002年,《由学生作业想到的……》在海南省基础教育新课程优秀教学案例评比中荣获三等奖。
8、教学案例荣获2002-2003学年度海南中学教学案例评比二等奖。
9、2003年,《新的课程理念 新的价值尺度》荣获海南省中学教学论文评比一等奖(第一名)。
10、2003年,《“乙醇”(第一课时)说课》一文荣获中南区第三届化学教育科研论文评比一等奖。
11、2004年,《中学化学课堂教学的质量评价标准改革刍议》荣获中国教育学会化学教学专业委员会第十次学术年会论文评比一等奖,海南中学论文评比一等奖。
12、2004年,《谈谈信息题的解法》一文荣获中南区第四届化学教育科研论文评比一等奖。
五、高考方面(1995年调到海南中学后的统计)
1、1998年,高三(2)、(3)、(4)班累计化学科高考成绩700分以上39人。
2、2001年,高三(1)、(5)班800分以上有9人、700-799分有28人,当年全省理科前十名中有八名在高三(1)班,其中含理科状元和第二名。
3、2004年,高三(1)、(3)班高考取得优异成绩,理科状元在高三(1)班,800分以上有9人。
4、2007年,高三(2)、(5)、(11)班,800分以上5人。
5、2008年,高三(3)、(6)、(11)班,800分以上4人,化学单科状元一人。